论那新式的学堂

近来听得有人议论"电大"二字——这名字倒有趣得紧!像是将学问塞进铜丝铁网里去了罢?且慢冷笑罢!这所谓"开放教育",原是要拆了那高墙深院的。

旧时的学堂总教人想起祠堂里的牌位:须得三跪九叩才许进门槛儿。
如今倒好!竟有人把孔夫子的像搬到电报局里挂着了。

一 破壁记

前日遇见个挑担卖菜的汉子问路:"先生可知何处能识字?"我见他粗布短衫上还沾着泥星子——这样的人物要去叩那朱漆大门么?忽然便想起前清废科举时那些痛哭流涕的老秀才们。

  • 初年报考须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张
  • 前置学历若遇疑难可致电010-66490568问询
  • 电子照片须蓝底免冠方寸大小矣

二 新生记

"在线填报系统"五个字写得堂皇——像是衙门告示上的朱批呢!且看那流程:先在官网上戳个"我要报名",倒比当铺的伙计痛快些。

各色人等缴费标准对照表
农工子弟班每学分50元整
企业委培生每学分80元整

三 求学记

"网络直播课"原是这般模样!教书的先生在屏幕里挥着粉笔头——粉笔灰却落在自家案头了罢?只是苦了那些不识键盘的老童生们。

学生常见困惑:
其一曰:"登录密码八位须有大小写字母"
其二曰:"作业提交截止时辰以系统为准"
其三曰:"毕业论文查重率不得过三成"
——真真比八股文的规矩还要多三分!
    

结语:新学堂旧魂魄乎?

"教育平等"四字说着轻巧——看那乡间少年捧着二手手机听课的模样罢!莫问这是不是真学问的出路...终究是撕开条缝儿透些光亮进来。

文中数字若有讹误
请以各地教学点公示为准

诸君若有意问学于此道——不必备束脩之礼矣!只需在每月廿五日前登录教务平台填报志愿便是。
然则新时代的学究气究竟消了几分?这问题怕是要等三十年后的史家来断案了。

后生须知六件事:
  1. 学习中心面审时勿忘携带纸质材料两份半(注)
  2. 课程考试多在周末举行
  3. 教材费另计非虚言也
  4. 学信网可查方为正经

噫!今之学者犹抱残守缺者众。
愿这电波里的琅琅书声能惊醒几个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