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考报名之事

街角的电线杆上又贴了新告示,"速成学历"、"包过本科"的红字在阴雨天里格外刺眼。我常看见三三两两的青年驻足观看­­——他们大抵穿着褪色的工装裤袖口沾着机油手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污垢——这般光景总教人想起阿Q在土地庙前看告示的模样。

忽而记起前日茶馆里的对话。"如今做工的谁还读书?"穿长衫的李四呷了口茶,"倒不如省下银钱买两斤猪肉实在。"邻桌的王麻子却将茶碗重重一放:"你道那厂子里新装的德国机器怎生操作?昨日连图纸都认不全挨了工头好一顿骂!"

夜半翻看《申报》,见某教授撰文云:"当代青年竟不知文凭乃立身之本"。此话倒似当年孔乙己的"回字有四样写法",引得人发笑又心酸。可细想来那茴香豆与机床零件终是不同的——前者不过酒肆谈资后者却是真真切切卡着人的脖颈。

某厂招工简章白纸黑字写着:大专以下者不得应聘技术岗。

——摘自《沪上实业报》

前些日子遇见旧相识闰土——自然不是鲁迅笔下那个闰土——他在码头做了十年搬运工忽然报名了机械制造专业。"每月工资要多这个数",他伸出缠着胶布的三根手指眼睛亮得惊人。"夜里上课虽困倦但听着机器原理竟比年轻时读《三字经》还有滋味。"

  • 第一年考过四门获车间嘉奖
  • 第三年领到技师证调往研发部
  • 上月见他已能用德语与洋工程师争论图纸细节

[笔者按]

教育这事体原不该分什么高低贵贱的然则世道如此:当厂房的照明灯比私塾的油灯亮堂当机床的轰鸣盖过子曰诗云我们这些拿扳手的便不得不去学拿钢笔的法子。

> >/tbody
沪上劳工教育调查(民国廿三年)
识字率技工证持有率
自考生源群体35%42%28.5
未进修群体17%11%15.8
尾声:

报名的截止日总在清明前后窗外的梧桐树抽着新芽教人想起私塾先生说的“十年树木”。那些在夜校抄笔记的身影那些沾着机油的教科书那些把准考证和工资条并排收在铁皮盒里的手——这大约便是新时代的《呐喊》罢。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这话放在今日倒该改成「愿中国工人都不惧油污只管读书去」了。

注:本文所述事例皆源于真实调查惟人物姓名稍作更易非为杜撰也望读者明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上一篇 论成人教育市场的乱象与反思(成人提升学历提升费用大概是多少)
下一篇 而立之年读书论:终身学习的人生诗篇(30多还能提升学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