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费二三事

近来听得几桩怪事:城东王家的妇人卖了陪嫁的银镯子交学费;西街张家的后生背着八十岁老母半夜替人抄书;更有城南李姓青年在桥头摆弄算筹三天三夜——原是筹算这成人高考的账目。

一、铜钱压断脊梁骨

这世道总教人做些两难的选择:

  • 报名费便要三百五十文整
  • 教辅材料须得另购五册
  • "自愿"参加的考前集训竟收八百文之巨

某日见那招考告示前立着个穿补丁短衫的后生仔:左手攥着皱巴巴的钞票票根儿数了又数;右手握着母亲治痨病的药方子揉了又揉。

二、衙门里的算盘声

"教育乃立国之本"——这话原是不错的。

可那朱漆大门里噼啪作响的算珠声愈发响了:试卷印刷要摊派到考生头上;考场租赁要折算成考务成本;就连巡场衙役的茶水钱也要列在收费名录里。

科目基础费附加项
文史类280文"素质教育评估费"30文
理工类320文"实验器材维护费"50文

三、夜校灯火照寒窗

我在夜间路过工人识字班时常见这般景象:
二十来人挤在漏风的仓库里
粉笔灰落在油渍斑斑的工装上
他们的笔记本是用废报纸裁的
但钢笔水倒比茶水更浓些
这其中的苦楚与希望
怕是那些端坐办公室的大人们永远不会懂的
    
纸折的录取通知书

注:文中所述事例皆取自市井见闻 若有雷同 大抵不是巧合 毕竟天下寒士的命运总是相似的(丙寅年霜降前日于沪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