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到客船

窗外的月色沉得很低。

案头那盏老台灯照得人眼发昏时,《数学导论》的书页上忽然洇开几点墨渍——原是手指间夹着的香烟烧到了尽头。

前日里路过学堂巷口听得几位工友蹲在水泥台阶上抽烟谈天。"老张家的闺女今年又落榜了""李家那后生倒争气""成考报名就在这月底罢"...烟气缭绕间飘来的字句倒比报纸上的铅字更活泛些。

"人总说'活到老学到老'"
"可三十岁的人再捧起书本"
"倒像是犯了偷书的罪过"

茶楼里听来的闲话最是生动:王大娘天不亮就去菜场杀鱼为的是凑够儿子报考补习班的钱;陈师傅在工地扛水泥时怀里揣着单词本;赵家媳妇月子里还在背政治题...这些故事听得人眼眶发热却又像扎在心口的刺。

  • 城南印刷厂三班倒的女工攥着准考证入睡
  • 城北货运站的中年司机把公式贴在方向盘上
  • 城中菜市场卖豆腐的老汉借路灯温书

"八月廿五至九月初三"这八个字悬在教育局通告栏里分明是用朱砂写在宣纸上的模样。

丁酉年成考纪事(节选)
子时三刻:纺织厂女工李秀兰交卷回家喂奶途中摔伤右臂仍坚持考试次日晨报载其事迹于副刊角落处约二百余字并配模糊照片一张可辨其绷带上有墨迹斑斑似函数图形也...
寅时正:"状元面馆"通宵营业四十五岁店主王德发边煮阳春面边背唐宋八大家名篇面条煮糊三次被食客叱骂仍笑曰:"韩退之云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此之谓也..."后厨学徒皆掩口而笑不知其言何意也...

  秋风渐起时 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考场外的警戒线上
  戴红袖章的老校工扫着落叶 忽听得铁门内传来啜泣声
  原是某考生发现身份证过期不得入场
  其哭诉声与蝉鸣混作一处 竟分不清哪个更凄凉些
  (注:此事详见九月七日《申报·市井版》)
    
             

[1] 民国教育公报·乙种第七号(1935)         [2] 市立图书馆藏《成考备考指南》(残本)         [3] 民间手抄本《考场见闻录》王记茶馆主人辑录     

    

跋:灯下漫笔补遗一则

    

*本文初稿写于虹口公寓西窗下*时值子夜*邻家婴儿啼哭声与翻书声此起彼伏*忽忆及先师藤野先生曾言'学问本不分昼夜'*遂掷笔长叹*复添半页余墨**丁酉年白露前二日补记**

    
    
        本文作者系某书局校对员
        常混迹于市井茶馆收集素材
        通讯地址:上海闸北区宝山路三德里弄堂口信箱
        (注:每周二四六下午三点代收信件)     
                   
*文中部分细节参考1936年申报教育专栏报道*人物皆用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丁酉年八月初九亥时完稿于沪西小阁楼煤油灯下校对三次增删五处此记/作者印章模糊不可辨/稿纸右下角有茶渍及烟灰痕迹若干/第三页折痕处夹着半片银杏叶已枯黄/正文第七行'函数图形'四字旁有铅笔批注'此处宜详述'/未装订线头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