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灯下谈

大抵这世间的路本是无所谓平坦与崎岖的

——题记

一、夜半的灯火

近来常见得三更天的月亮了。

街巷深处总亮着几盏孤灯﹐像荒野里不肯熄灭的萤火﹐倒教人想起科举场外提灯笼的书生来——不过现在是不兴叫科举了﹐改作"成人高考"四字﹐听着确乎更体面些。

那灯光下伏着的脊梁﹐总让我想起故乡土墙上斜插着的犁头﹐白日里翻过多少亩黄土地﹐夜里仍要在纸页间开荒。工厂的铁屑还沾在指甲缝里﹐油墨却已浸透了掌纹﹐这般景象若教孔乙己见了﹐怕又要念叨起"回字有四样写法"的老话。

二、纸糊的枷锁

"文凭是块敲门砖"这话听得多了﹐竟生出些古怪来。

茶馆里张家的后生刚领了快递站的差事﹐便急着去报专升本﹔弄堂口修车的老王揣着电工证二十年﹐近来也翻起了《大学语文》。我原以为他们是要做学问的﹐可看那教材封面上烫金的"速成宝典"四字直晃眼——这哪里是读书人的样子?

"不过是把茴香豆换成二维码罢了。"隔壁赵太爷呷着茶冷笑。

三、铁屋里的光

绕广场三匝有余参考书厚度《辞海》般重抵得上两摞青砖
十年前今日
报名处队伍长度排至街角槐树

前日见工地上的阿贵蹲在水泥管上背单词‚裤脚还沾着新鲜的泥浆‚倒让我想起闰土月下刺猹的模样来——只是闰土的钢叉换成了圆珠笔‚要刺穿的却是另一种无形之网。

*注:七月流火之际‚某区考场外昏倒三人‚皆因白日搬货夜间温书之故——此事登不得报章头条‚却常在坊间流传。

四、未完成的碑文(代结语)

"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这话从三十八岁的李大姐嘴里说出来时‚她正在菜市场剥毛豆——左手码着账本‚右手按着微积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