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那"学堂"移入方寸间

近来总见些怪事:街边墙上的广告栏里,"速成""包过"的字样竟比米铺的价牌还要密集;茶楼里戴金丝眼镜的先生们谈论的不再是时局政要﹐倒是某家"云书院"又推出甚么新课程——这世道﹐当真连学问也成了流水线上的罐头么?

"救救孩子!"当年这般呐喊的人若活到今日﹐怕是要改口喊:"救救成人!"罢?

一、纸糊的文凭与铁打的键盘

昔日的私塾先生若是见了现下的光景﹐定要惊得烟袋落地——三五个屏幕前坐着的男女老少﹐捧着比四书五经还厚的电子讲义﹐倒像是未庄的赵秀才突然得了西洋镜般的新鲜物什。

  • 其一曰便利:省却了舟车劳顿﹐避开了夫子戒尺﹐连那之乎者也都能在弹指间化为比特洪流
  • 其二曰价廉:昔日束脩须备腊肉十条﹐如今不过半月工钱便能换得"名校名师"的教诲
  • 其三曰速成:"三十天通晓西洋语""百日成就商界精英"的标语挂得比咸亨酒店的幌子还醒目

二、屏幕后的虱子与鼠标前的陷阱

然则世间万事终逃不过辩证法这面照妖镜。前日里听茶馆跑堂的说起个笑话:东街王掌柜花大价钱报了甚么MBA速成班﹐结业证书到手时才发现英文拼写竟有错处——这金字招牌下藏的猫腻﹐倒比阿Q头上的癞疮疤还要刺眼些。

旧时弊病 今朝新疾
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必考重点"绑架学习
科举舞弊暗箱操作 "代学代考"明码标价

有友人自南洋归来言道:某平台讲师实为菜场退休会计假扮,"案例分析"竟是杜撰的市井传闻 可见这虚拟课堂的门槛低得可笑——正如孔乙己的长衫能当学问卖
读者若以为我全盘否定这等新生事物便错了去 单说那偏远山村的佃户子弟能在放牛间隙听课 纺织厂女工下了夜班仍可进修 这般景象岂非比二十四孝图更有人味? 关键在如何使新酒不馊于旧瓶—— 须警惕某些机构将教育变作流水线作业: 把活生生的知识剁碎成选择题选项 将师生对话简化成自动回复的话术 让学习沦为机械的点选与记忆 近日见报载某地开展网络教育专项整治行动 查封数十家无证经营的"空中私塾" 不禁想起当年取缔烟馆的情形—— 可叹瘾君子们总能找到新的福寿膏 诸君若问我对此道的态度: 正如对待剪辫子后的假发套—— 用得好可遮掩时代的尴尬
用得糟便成了自欺的道具
鼠标轻点入学门,
屏幕相隔万里尘。
莫使新知成旧疾,
键盘声里觅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