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那云端学堂的投名状

却说这世道变幻得紧,"秀才不出门"的古训竟教人篡改了去——原是窗前读圣贤书的景致如今换了模样:一干人等捧着铁匣子敲打作揖便称求学。(此时当有黄铜烟枪在案头敲出三声闷响)

旧书案与电脑

其一 寻路篇

  • 衙门网站须得辨真伪:那些个冠冕堂皇的"官方"二字最是可疑得很。仔细看那网址尾巴是否缀着edu.cn的字样
  • 招生简章要嚼碎了咽:白纸黑字里藏着毒药蜜糖。
    "凡年龄过而立者需备工作证明"这等条款须用朱砂圈了
  • 咨询热线如同探监窗:举着听筒候上半日方听得一句"请按1",倒比见县太爷还难三分

其二 填表篇

[1] 据某不愿具名之教务员酒后真言:"填个村头土地庙便罢"
[注] 二零二三年《网络学堂摄形录》第三卷第五章第二节所述

其三 银钱篇

(此章最是紧要)

扫码缴费时须屏气凝神:
一不可错看小数点位置
二当防手机突然黑脸
三要记着截图为证
否则那收银台的电子判官翻脸不认账时
连个击鼓鸣冤的去处也寻不着!
诸君切记切记!



跋曰:

这新式科举虽免了舟车劳顿之苦却添了多少半夜对屏长叹之人?吾尝见邻家小儿填报志愿时手抖如筛糠恍若当年孔乙己蘸酒写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时情景再现。

栏目名目填法玄机
"政治面貌"栏若非要戴顶红帽子才进得门庭(此处墨迹忽作梅花状晕开)
"学习经历"栏当年私塾先生的名讳早成了冢中枯骨可怎生是好?[1]
"证件照上传"处像素模糊者竟与通缉令上的画像一般无二了![注]照片不得美颜太过遭系统拒识者十之八九